点滴回顾上海大师赛形成的艰辛历程

2014-08-12 10:03
点击:836

       2014年上海ATP1000大师赛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球迷群体,但相对于刚开始举办之初,上海大师赛确实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2009年是上海从ATP大师杯赛转型为大师赛的第一年,在习惯了前五届超豪华的大师杯巨星阵容后,上海市民对于TOP50排名的大师赛阵容提不起兴致,上座率的滑坡用肉眼就能感受到。“相比大师杯,大师赛前两轮的比赛质量不是场场都那么高。但减得那么厉害,还是让我们有些吃惊。”赛事营销总监杨亦斌如是说,不过在杨亦斌看来,2009年的观众骤减并不是十年间他们办赛遇到的最大挑战,2005年的退赛潮,才真正令他们当时几乎抓狂。



  那是大师杯继2002年成功举办后,时隔两年重回上海。上海承办2002年大师杯赛,最初不过是想作为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一个辅助。“当时市领导们都觉得应该有一个更高级别的网球赛事,来提升城市的形象。”杨亦斌回忆说。但是举办的结果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组委会为一周赛事所准备的纪念品,在第一个比赛日就全部卖光。这让上海市政府及赛事承办方甚至A T P都看到了巨大商机,由于2003、2004两年的大师杯已经落户休斯敦,上海最终抢下了2005-20 0 8年大师杯最后四年的全部承办权(2009年,大师杯赛重新更名为年终总决赛)。为此,他们耗费巨资,在闵行兴建了占地508亩的旗忠森林网球中心,建造了拥有可开合顶棚的白玉兰中心球馆,静等大师杯的回归。


  但是现实永远与理想存在差距,当所有人都对2005年上海大师杯的举行满怀期待时,坏消息却接二连三地传来:萨芬因伤退赛、休伊特要回家陪妻子待产宣布退赛、罗迪克因伤退赛、纳达尔在到达上海后宣布因伤退赛,直至最后,“阿加西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杨亦斌这样形容,“他在事先都没有和组委会及A T P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在首轮失败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宣布了退赛。”


  球迷失望、媒体质疑、尤其是已买票的观众愤怒无比,“当时我们也完全懵了。”杨亦斌说。阿加西退赛当晚的12点,组委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应对策略,包括要求A T P惩罚退赛球员,观众球票可以在第二年6折兑换等措施。更重要的补救来自费德勒,这位当时已经如日中天的天王,在第二天向上海承诺“永不退赛”,并且在决赛中与纳尔班迪安上演了一场迄今仍可算旗忠网球中心最精彩的五盘大战。时至今日,一位当时的组委会工作人员仍喜欢用“感动上海”来形容费德勒的“鼎力相助”,“也就在那一年,我们组委会所有人都爱上了费德勒,上海球迷也应该是从那一年开始,疯狂地爱上了费德勒。”



  上海网球大师赛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走进旗忠森林网球中心,首先看到的就是白玉兰中心球馆,当十年前温布尔登还在为是否加盖中心球场顶棚争论不休的时候,旗忠这座中心球馆上方那八片如白玉兰花瓣般可旋转开合的顶棚,已经可以令它跻身世界最先进的网球场馆之一。尤其是当顶棚合闭时,这座球馆会更像我们所熟悉的N BA比赛馆:球员出场时会有高分贝的音乐、各种追光灯和干冰气体营造氛围;场地两边以及球馆中部的一圈电子显示屏不断地播放着广告,而当比赛中球员发出A C E时,中圈的屏幕也会有特别的FLA SH来轰托气氛;霸气的蜘蛛摄影机吊在赛场上空,能够捕捉从场地到观众席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盘间休息时的“K ISST IM E”已经成为上海大师赛的保留节目,当蜘蛛摄影机定格在某一对观赛情侣并将他们投射到大屏幕上,情侣们将会在众目睽睽下接吻……


  所有上海大师赛中心球场内的这些观赛体验,即使在大满贯的赛场也不多见,从最初的大师杯开始,这里的每一场网球比赛就像是一场秀。而即使这样,主办方仍不满意,今年他们又特意从N BA请来了专家,“就是想让他们再多给一点建议和设计,比如在声光效果上,在与球迷互动环节上,争取明年赛场内的观赛气氛能更加好。”杨亦斌说。


  中心球馆外的场面,也同样处处体现着这项赛事的高端与细致:赞助商展位八成以上都是劳力士、奔弛这样的知名国际品牌;2009年为大师赛新建的2号球馆也可以容纳5000名观众;中心球馆与外围球馆之间的空地处,一座立方体的公告栏详细公布着各项观赛指南,赛场内还有一元一份的每天观赛手册发售……这些看似细节的东西在国内的其他网球赛事中都很难见到,但对于观众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我们要办就办最好的比赛,要与上海这座城市的身份地位相符。”姜澜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而当被问及今年的大师赛与2005年旗忠的首次大师杯赛比有什么区别,杨亦斌称:“除了比赛从室内变成室外,参赛球员和比赛场次增多了,其他真没什么改变,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在执行最高的标准。”


  政府最初的支持与投入当然是上海能够举办高标准赛事的基础,但A T P的参与也是这些标准能够从一开始就被执行的关键。与国内其他赛事不同,上海最初举办的五届大师杯赛,A T P本身也是赛事的股东。“我们实际上是和A T P共同承办。”杨亦斌介绍说,“我们把赞助商进行了分类,双方都可以在各自的类别里进行招商,当然最后也会划分利润。他们也出人出力来到上海,与我们一起办赛,从场馆建设、球员接待、安保要求、媒体接待等几乎所有方面,A T P都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并且与我们一起来执行。”


  这些要求,大到中心球场必须拥有1万个以上座位,2号球馆必须有5000个以上座位、室内训练场、室外训练场必须各有几片,小到为球员提供餐饮的必须是五星级饭店、媒体中心的同时传译如何进行、赛后数据及新闻发布会实录必须在多长时间内贴出等……而上海更是力争在这些标准之上做得更好:他们十届比赛全部请来了为四大满贯担任速记的美国速记员詹米·摩洛哥;他们在大师杯期间为每一位球员提供单独的更衣室,大师赛以来像费德勒、纳达尔、德约这样的大腕也都有私人更衣室,在德约微博上秀出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门口地毯上还绣着的他名字。


  球员餐厅也是上海大师赛最值得炫耀的一个地方,今年中网期间,中华台北球员卢彦勋在微博上晒出的上海大师赛餐饮让中网尴尬躺枪。而伙食之外,餐厅的布置更是极尽精致典雅。组委会专门请来了一位荷兰的设计师进行设计,“主要就是打造一个‘G entlem anClub(绅士俱乐部)’的概念”,一位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在上海大师赛中,你能感觉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匠心独运,就像这里有着巡回赛中最棒的球员区域。”从费德勒的口中已经能够完全体会到球员对于在上海参赛的感受,据说最近两年,组委会都会在这些大牌球员的私人体育室内安放按摩椅,而费德勒已经连续两年在比赛后直接将按摩椅托运回了瑞士。


  上海网球大师赛提升的空间在哪里?


  今年赛事期间,A T P国际区副总裁艾丽森·李接受媒体采访,又给予上海大师赛极高评价,当南都记者问她那么这项赛事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位新上任的聪明女总裁将话题引向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将来能够通上地铁,那就完美了。


  换个角度理解,在艾丽森·李看来,上海大师赛已经完美到无懈可击。而姜澜则更加自信,在今年与上海媒体的一次座谈中,姜澜直接表示:“我们已经连续四年是A T P最佳赛事,这就已经说明了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真正的改变应该来自“人”,来自观赛的球迷,甚至来自采访的媒体。


  2002年当大师杯首次举办时,许多国内的媒体甚至不知道这是一项什么级别的赛事,更多记者会在赛事期间寻求球星签名甚至合照。而现在,即使纳达尔在新闻中心里直接换衣服接受采访,也不会有记者前去围观。


  更大的改变显然来自现场观众。在最初几年,主办方甚至不得不让志愿者举着诸如“请关闭手机、比赛期间请勿发出声音”之类的牌子,于局间休息时在观众席上走动以进行提示。前几年,遇上下雨或者球星退赛,观众要求退票是最让主办方头疼的事。今年因为台风,前两天的外场比赛全部取消,但鲜有观众跑来要求退票。


  赛事营运总监杨亦斌自豪地称,十年熏陶,上海大师赛的球迷素质“已经绝不亚于四大满贯的球迷”。他们懂得在比赛期间尽可能地保持安静;他们会很H IG H地玩人浪,然后在裁判一声“T IM E”后就自动停止……


  如果像我们开头所说的,上海大师赛只是中心球场里的一场秀,那么这场秀就堪称完美。但如果一定要为这项网球赛事“鸡蛋里挑骨头”,那么如何真正让球迷是来这里享受网球,也许是未来上海大师赛需要思考的事。


  我们总喜欢拿国内的龙头赛事与大满贯比较,而四大满贯最一致的一个特点是:人流如潮,每天数万甚至十几万人会涌进赛场,其中绝大多数会在里面消磨掉一整天的时间。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不会走进中心球场看一场比赛,但却会从这个外围球场转到那个外围球场,不论是单打还是双打,甚至是最后几天的轮椅赛,你都会看到有观众专注地坐在场边,热烈地为双方球员加油。


  而上海大师赛一个有趣的盛况是:当中心球场比赛时,外面的嘉年华区域以及外围赛场几乎是空的;由于没有大牌球员,外围球场的比赛鲜有观众捧场。等到中心球场的日场比赛结束,近万观众会蜂涌而出,挤满美食天地,匆匆一顿晚餐后,人潮又呼啦一下再度涌进中心球场,等待夜场比赛的来临,赛场外又复归一片宁静。


  说到底,一项真正迷人、成功的网球赛事,绝不仅仅是赛事本身的办赛标准,或者有礼有节的场边观众,而是真正热烈的网球文化,是球迷不是为了某个明星而是为了网球、为了这项赛事本身购票进场。这是四大满贯的魅力所在,也是梦想完美的上海大师赛还欠缺的一块、也许是最难填上的一块拼图。

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官方微信小程序订票
微信小程序订票
微信扫码订票
Tel: 400-021-2797